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内容包括:论著、实验技术与方法、调查研究、综述、CAC和SPS等国际专栏以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公告、文件和批示。内容涉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专业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84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156/R

邮发代号: 82-45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介绍

本刊系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内容包括:论著、实验技术与方法、调查研究、综述、CAC和SPS等国际专栏以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公告、文件和批示。内容涉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专业期刊。

本刊栏目设置
论著、研究报告、实验技术与方法、调查研究、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其他、应用营养、食品安全标准、综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社征稿要求

  1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

  2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以上职称的作者应在邮寄给编辑部的论文纸版上亲笔签名。

  3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

  4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

  5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

  6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7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8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9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10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

  11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

  12 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期刊引用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发文量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往期文章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快速测定小麦面粉中偶氮甲酰胺

    目的建立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法.方法样品经二甲亚砜-丙酮混合溶剂超声振荡提取,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0mmol/LH2SO4水溶液,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75nm,进样量20μl,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定量.结果偶氮甲酰胺在0.01~1.00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2,RSD<4.3%......

    作者:张桂芳;张晓瑜;宫月华;孙兆鹏;刘泽静;韩文清 刊期: 2014- 05

  • 反式脂肪酸的国内外管理措施现状

    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s,TFAs)的过量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危险,本文主要就国内外政府机构对TFAs的监管现状及其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进行综述,为我国食品中TFAs的风险评估及相关监管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陈月晓;马玉霞;何梅;杨月欣 刊期: 2012- 05

  • 商务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关于加强生猪屠宰和检疫证章标志和台账管理的紧急通知

    ......

    作者: 刊期: 2008- 03

  • 福建省地产茶叶中稀土元素残留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福建省地产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残留状况,为减少稀土污染,科学制定茶叶稀土限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福建省主要产茶地区的产地和市场随机抽取9个茶叶品种共145份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含量.结果9个品种145份样品的稀土氧化物总量在0.405~20.74mg/kg,平均值2.988mg/kg,中位数1.857mg/kg,合格率为53.8......

    作者:骆和东;王文伟;王婷婷;洪华荣;周娜 刊期: 2014- 06

  • 牡蛎致敏蛋白初步分离和酶解处理对其抗原性的影响

    目的分离获得太平洋牡蛎致敏蛋白,考察酶解法对牡蛎致敏蛋白抗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硫酸铵沉淀和葡聚糖凝胶G-75分离牡蛎致敏蛋白,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获得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使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动物蛋白水解酶(3000U/g)酶解牡蛎致敏蛋白,OPA法测定水解度,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酶解产物的抗原性.结果分离到分子量约为40和98kD的牡蛎致敏蛋白,经木瓜蛋白酶酶解的致敏蛋白特征条带消失,酶解......

    作者:龙淑筠;潘剑宇;陈华;蔡冰娜;孙恢礼 刊期: 2014- 04

  •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一季度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

    ......

    作者: 刊期: 2003- 04

  • 嘉兴市米酒卫生状况调查

    米酒(俗称老白酒)系指以糯米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饮料酒.江浙一带农历过年时,农家都有自酿米酒的习惯,用于招待宾客.近年,随着人们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提高,并且饮酒观念向低度、营养、原汁原味等的转变,部分自酿农家也随之扩大制作规模,产品以上门直销方式供给各大小酒店,米酒销量直线上升.为了解这一传统产品的卫生质量、酿造工艺及条件,规范我市的酒类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我们于1998年1......

    作者:王明龙;吴小龙;缪金华;张春其 刊期: 1999- 02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的毒蕈碱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固相萃取法快速分析尿液中毒蕈碱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直接经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以HSST3色谱柱(2.1mm×100mm,1.8μm)为分析柱,含0.1%甲酸的乙腈及含0.1%甲酸和4mmol/L甲酸铵的水溶液作为流动相A、B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外标法定量.采用正离子采集模式对样品进行快速筛查,tMSMS采集模式定量分析.结果毒蕈碱在0.......

    作者:贺巍巍;赵云峰;陈达炜;吴永宁 刊期: 2016- 03

  • 我国食品卫生细菌检验方法回顾与展望

    在食品卫生中,细菌指标具有多种含义:反映食品的新鲜程度或清洁程度、加工操作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辨察食品是否受致病菌污染、确证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病因等等.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细菌的污染,造成食品腐败变质或食源性疾病.多年来我国食物中毒仍以动物性食品、细菌性病因为主.细菌检验是开展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食品卫生细菌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日常监督的科学性......

    作者:冉陆;刘宏道 刊期: 1999- 06

  • 基因芯片技术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等特点.综述了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并对当前基因芯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在营养学方面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展望.......

    作者:李杰;霍军生 刊期: 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