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内容包括:论著、实验技术与方法、调查研究、综述、CAC和SPS等国际专栏以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公告、文件和批示。内容涉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专业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84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156/R

邮发代号: 82-45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年第4期文章
  • 保健食品功能定位的探讨

    颁布以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检验机构、广大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保健食品行业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卫生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继确定了22项保健功能,并颁布了相应的功能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为国家审批保健食品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企业开发研究保健食品提供了参考标准.......

    作者:刘长喜;严卫星 刊期: 2002- 04

  •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

    作者: 刊期: 2002- 04

  •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

    作者: 刊期: 2002- 04

  • 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调查及存活观察

    近年来,速冻食品由于其食用方便,风味独特等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其品种越来越多,速冻食品大多为有馅的生食品.由于制作工序多,稍不注意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污染,一旦污染很难消除,存在诱发食源性疾病的危险.为此,我们对外地生产在本市销售的和本地产的速冻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凡本地产速冻食品检出金色葡萄球菌的,对其生产状况作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荣华;徐景野 刊期: 2002- 04

  • 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 DNA感染水平调查及意义探讨

    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有很多报告,其传染性多以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来评价,目前认为HBVM是病毒基因编码的产物,只有HBVDNA才是乙肝病毒复制、传染的直接证据,而且传染水平与HBVDNA的浓度相一致.[1]为了解两大行业HBV感染者的传染水平,制定有效的乙肝防治措施,我们应用PCR对577例HBV感染者进行了HBVDNA的定量检测,同时用固相放免(RIA)检测HBVM.在了解传......

    作者:张振海;曹新珍;李常贤;杜毅鸣;庞红燕 刊期: 2002- 04

  • HACCP体系在三类产品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近年,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日益高涨.HACCP管理系统被世界各国认可为一个预防性的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它更新了传统的食品卫生管理观念,使食品安全的控制方法更科学、更有效、更经济、更可靠.......

    作者:马朝辉 刊期: 2002- 04

  • 非营养型甜味剂的安全性研究进展及管理现状(综述)

    甜味剂是能够使食物具有甜味的非糖物质,具有品种多、数量大、应用广的特点.从营养学角度出发,一般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两类.营养型甜味剂是指与蔗糖甜度相等的含量,其热值相当于蔗糖热值2%以上者,主要包括各种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等)和糖醇类(如山梨糖醇、乳糖醇等).非营养型是指与蔗糖甜度相等时的含量,其热值低于蔗糖热值的2%者,包括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等.[1]其中非营养型甜味剂的安全性问题是广大......

    作者:李晓瑜 刊期: 2002- 04

  • 通过食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综述)

    目前已知的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空气、虫媒、血液、接触、粪便等多种传播方式.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至今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性危害因素,除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等目前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严重疾病外,由食源性病毒所致的人、畜疾病同样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欧洲暴发的疯牛病类病毒因子和导致口蹄疫的病毒,由于目前已知的疯牛病因子与传统的病毒很少共同点,因此本文中未对其进行论述.......

    作者:曹金福 刊期: 200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