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内容包括:论著、实验技术与方法、调查研究、综述、CAC和SPS等国际专栏以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公告、文件和批示。内容涉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专业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84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156/R

邮发代号: 82-45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广东省预防蔬菜农残中毒工作研究

    为预防蔬菜农药中毒的发生和提高蔬菜食用的安全性,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开展了预防蔬菜农残引起食物中毒的系统工作,包括:加强部门间合作,研究消除蔬菜中农药残留物的方法,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结果表明,此系统的工作是科学的、有效的,广东省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黄伟雄;邓峰;江月碧;罗建波;梁春穗;戴昌芳 刊期: 2001- 01

  • 茶叶中有害元素As,Ba,Cd,Pb的卫生学研究

    为研究茶叶中4种有害元素As,Ba,Cd,Pb的含量及溶出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了茶叶中As,Ba,Cd,Pb四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应用茶叶中可溶态元素的溶出方法,测定了四种元素的溶出率及可溶态钡的化学形态,并对饮茶摄入四种元素进行了卫生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以饮茶方式摄入四种有害元素的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作者:高舸;陶锐 刊期: 2001- 01

  • 电解氧化水在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过程中消毒效果研究

    为建立一种新的瓶装饮用纯净水的消毒方法,利用消毒产品鉴定与监测实验技术规范中的实验方法,对电解氧化水在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过程中几个主要环节的消毒效果作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电解氧化水浸泡600mL纯净水包装瓶1、2、5、10min,对其中污染的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8.58%、99.06%、99.60%和99.92%,对污染真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7.34%、98.48%、99.65%和99.99%;用......

    作者:黄吉城;戴昌芳;邓峰;严纪文;宋漫丹;赖蔚冬;朱海明;杨晓东;黄明骆 刊期: 2001- 01

  • 板鸭(咸鸭)国家卫生标准(南京式板鸭部分)的研究

    为制定板鸭(咸鸭)国家卫生标准,对南京市的板鸭生产过程进行了调查,对上市板鸭随机抽检,并研究了板鸭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板鸭的主要危害因素是脂肪的氧化酸败,表现为感官上色泽变黄,产生哈喇味。酸价、过氧化值与感官变化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丙二醛则无此关系。水份可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变化,建议列入待定“标准”中。根据调研结果并遵照“制标”原则,各项指标的建议制定值为:酸价≤1.6mgKOH/......

    作者:吴永年;林明珠;李光;王进 刊期: 2001- 01

  • 拟黑多刺蚁制品祛黄褐斑作用的人体试食观察研究

    为了解拟黑多刺蚁制品祛黄褐斑的保健作用,对30例黄褐斑志愿者进行了初步人体试食观察。每日服用以拟黑多刺蚁为主要原料的××口服液,日服3次,每次2支,每支10mL,连续30d,结果表明受试者黄褐斑面积平均下降30.08±27.41mm2,颜色明显变浅,色卡平均降低0.53±0.51度(P......

    作者:徐蛟;穆源浦;包大跃;葛文津 刊期: 2001- 01

  • 复合银杏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分析

    复合银杏叶片系根据养阴活血中医理论组方而成。其主要原料为银杏叶提取物,并添加多种天然植物和营养素。药理实验证实,该复合片具有调节血脂、选择性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抗氧化等多种功效。黄酮为其主要有效成分。有关银杏叶黄酮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报道较多,有分光光度法[1]、胶束毛细管电脉法[2]和HPLC。[3~6]为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本文研究了该复合片经酸水解后,以甲醇、四氢呋喃、2%甲酸水溶液组成的......

    作者:池玉梅;潘苏华 刊期: 2001- 01

  •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镁分析方法的改进

    目前,食物中铁、镁、锰的测定方法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GB12396—90)中,试样经酸消化后直接上机测定,忽略了某些食品试样中基体复杂而带来的干扰,依照其方法测定镁,试样回收率不足50%。为此,我们较系统地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镁的方法,研究了食品试样中共存离子的干扰,找到了干扰离子并选择了基体改进剂,使干扰离子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本方法测定试样的回收率为97%~103%。......

    作者:毛红;马腾蛟 刊期: 2001- 01

  • 对现行冷冻饮品卫生标准的几点看法

    为了掌握市售冷冻饮品卫生质量情况,1999年8月~1999年10月我们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市售的共计55种冷冻饮品进行了采样检验,并按照GB2759.1—1996《冷冻饮品卫生标准》进行了评价。调查后发现,现行国家标准GB2759.1—1996《冷冻饮品卫生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产品的现状,应进行必要的修订。1 试样与方法1.1 试样 试样采自门头沟区市售的三大类冷冻饮品(含乳蛋类,含豆类,含淀粉或......

    作者:徐平;孙焕珍;王志越;宋景红 刊期: 2001- 01

  • “豆油”引发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及思考

    1999年8月9日,广东省肇庆市发生数百人食物中毒,经调查证实是由于食用油中掺入矿物油所致,经各级卫生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及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680多名病人陆续康复,无死亡病例。在当地政府及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引发中毒的“豆油”的来源及去向均查明并全部追回,事态得到了控制,无新病例出现。......

    作者:陈卫东;张永慧;王立斌;杨晓东;黄明骆 刊期: 2001- 01

  • 上海市卢湾区1997~1998年保健食品有效卫生批件索证情况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保健食品的市场销量也日趋上升。但监督检查发现大部分保健食品经营者在采购保健食品时不向生产厂家或批发商索取卫生部发放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即上柜经销,扰乱了保健食品市场。为了贯彻《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本站将1997~1998二年对区辖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索证检查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定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胡明华;任蓓麟 刊期: 2001- 01

点击排行